武汉学生课堂上分享小知识。本报记者 牛玉娇 摄本报记者 牛玉娇
(资料图)
“青海是一片热土!”
这是来自湖北省武汉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教师郑薇在西宁市湟中区康川学校体验为期5天的研学活动后发出的感慨。
“参观康川学校少年宫,孩子们用黏土做的手工艺品让我印象深刻,小小的泥人穿着彩色的衣裙,身旁围着牛羊,还有团团锦簇的鲜花,把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含义表现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爱国热情让人敬佩。”
“康川学校的学生们热情接纳武汉的哥哥姐姐,积极参加活动、主动学哥哥姐姐的自编操,还偷偷塞零食,非常可爱。”
热情的接待、淳朴的脸庞、质朴的表达方式……或许每个来过青海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但郑薇和她的学生对这份热情的感受从未如此强烈。
6月9日上午,见到武汉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二学生张子怡时,她正在和同学们准备下午的“英语角”活动,聊到这几天的住家和学习感受时,张子怡脸上立即浮现出喜悦。
“来之前就做了功课,没想到我真的被分到少数民族同学家里住家,太荣幸了。”
带着好奇,张子怡开心地住到了康川学校八年级学生李文静家中,回族家庭的生活点滴和细枝末节都被这个爱观察的女生尽收眼底并记录下来,在她的手机备忘录里,有李文静教她学习的青海话、饮食禁忌,还有李文静提到的向往的城市。
几天下来,或许是青海家庭热情的催化,张子怡的脸上总带着喜悦、激动,她说在青海有了“亲人”,并亲切地称结对同学为妹妹,同学妈妈为“妈妈”。
“妈妈和妹妹对我很热情,我很感动,刚来第一天,妈妈就为我煮了米饭,炒了牛肉,知道我胃不舒服,早上煮养胃粥,妹妹为我泡养胃茶,很贴心。”
平时比较内向、话不多的张子怡对这几天感受到的热情也给出了自己的回应,主动融入了这个温暖的家庭中。
“以前参加活动我会退缩、拒绝,但这次,我会全力以赴。”
康川学校7年级的学生候静洁在一旁听得入神,对于来自武汉的哥哥姐姐,她眼神中装满崇拜,不仅积极参加组织的活动,还主动跟老师申请“认领”一位姐姐去家里住。
为了照顾来自武汉的姐姐,她和妈妈专门去超市买了姐姐喜欢吃的食物,还特地清洁了家里的淋浴房,希望姐姐住得舒适。
候静洁和结对学生互加了微信,她说:“听了哥哥姐姐的‘试讲课’,我了解了很多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他们在课堂上的拓展知识很丰富,姐姐自律的学习习惯深深激励了我,我和姐姐加了微信,希望以后常联系。”
深厚的友谊是无形的丝线,连接两颗诚挚相待的真心。
武汉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一学生万怡然结对同学的妈妈曾是援助武汉医生,万怡然眼中,“对从武汉来的同学住到家里,阿姨十分欢喜”,或许是对武汉人的“旧情”,万怡然说阿姨对他的关爱和体贴无微不至。
万怡然说:“刚来的第一天,阿姨就问我有没有什么忌口的东西,喜欢吃什么,平时吃的每一餐都是阿姨精心准备的,第一天吃拉面的时候就已经想好第二天和第三天要做火锅、面片给我吃。”
要离开青海的前一天晚上,万怡然看到阿姨援助武汉留存的资料、照片时内心充满感激,他和叔叔阿姨、学弟留下了一张充满意义的合影,送了自己从武汉带来的热干面、周黑鸭,还有一封信:“我闭上眼睛,清晰地记得这两天发生的一点一滴,你们给我无比细致的照顾,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希望还能回到这片土地,我在武汉等你们……”
青海是一个神奇的家园,有山有水,有武汉学生们期待中朝气蓬勃的学弟学妹,五天的学习、住家,让双方凝结了跨越大山大河的友情。
爱好文学的谢彬月来青海之前,特意写了一首诗,她的诗里写道:“远眺在高高伫立的黄鹤楼,寻梦于童话中的青海湖,山峦记下清晨中奔跑的背影,江水留下晚霞里爽朗的笑声。”五天后,再回头看自己写的诗,谢彬月说:“很想再写一遍,表达内心更多的情感,送给青海的弟弟妹妹,让他们感受到武汉的友谊。”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五天的研学交流,是热情与善良的相遇,是青藏高原和长江之滨友谊的交汇,是民族友爱碰撞的光与热,闪烁在他们交汇的无数个瞬间。
《青海日报》(2023年06月12日 第4版:省内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